无人驾驶真的能够在3到5年代替驾驶员吗?这是全社会十分关心的问题。
根据笔者40多年从事计算技术研究的情况来看,要真正替代驾驶员,必须解决以下2个问题:
1、无人驾驶(电脑)能替代驾驶员(人脑)吗?
从本质上说,无人驾驶就是用电脑代替人脑开车。
现在的无人驾驶车辆是采用了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技术,就是让电脑学习各种驾驶员开车遇到的场景,学习的场景越多、电脑开车的能力就越强。
但有个致命的弱点,就是基于深度学习的电脑不会思考,更加不会理解人的寓意,遇到复杂路况,不会自主判断,所以无人驾驶开车行为上就表现为傻乎乎的。
这种无人驾驶傻乎乎开车能改进吗?能改进一些,但从理论上说,无人驾驶不可能改进到像驾驶员一样开车,因为毕竟是模仿,电脑知道怎么做,电脑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做?
要彻底改进,让无人驾驶像驾驶员一样开车,就必须采用人工智能类脑技术。而类脑技术研究国内外刚刚起步,人类现在对自己脑子的结构都没有搞清楚。
根据国际上对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,目前没有任何电脑能够替代人脑。
想想阿法狗 (AlphaGo) 下围棋战胜李世石,阿法狗最少用到了1202个CPU和176个GPU(显卡),外加100+左右的计算加速卡等等。而李世石只用了一个人脑及一杯咖啡!可以看出,面对规则十分清晰的中国围棋,电脑已经用了吃奶的力气。
要解决类脑无人驾驶问题,涉及理论、技术、工程三方面的问题。
理论上:人们的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等人工智能六大境界。其中意觉模型最复杂,佛学家、哲学家、数学家都没说清楚,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,国际上一般认为至少需要20-30年才能建立理论基础。
技术上:2022年10月,国际类脑计算的最新成果是用10000张DCU卡完成数字孪生脑实验,实现了860亿个神经元,与人脑同化相关系数0.9,离真正百分之百模拟人类全脑还有相当距离。而在模拟人类全脑上建立人类思维,现在还没有开始研究!
工程上:摩尔定理将在芯片1纳米后失效,量子计算还需要20年后才能实用化,所以要造出能够安装在汽车上的模拟人脑的车载电脑40-50年内都不可能实现!
2、电脑的安全性如何保障?
车辆主要由机械、电气、电子三部分组成。其中机械、电气部分可靠性高,故障容易复现和解决。而电子部分,特别是软件可靠性低,故障不容易复现和解决。
无人驾驶由软件实现,理论和工程都可以证明,复杂软件必定有BUG,而且BUG是无法消除的。
例如,在美国2000-2010年丰田的“刹车门”事件中,就因为“刹不住”而造成了89人的丧生。2011-2013年间,嵌入式软件专家Michael barr和Philip Koopman,用了18个月的时间内仔细查看了丰田汽车将近30万行的代码之后,发现了软件中存在的一些BUG,可能会导致汽车“非预期加速”而失控。可以看出,相对于刹车系统的硬件,寻找软件的BUG是何等困难!
现在的无人驾驶软件比刹车软件复杂几万倍,已经不可能用任何技术手段消除BUG了。
车子开着开着,电脑突然死机,车辆会怎么开?是停下来还是无目的的乱开?没有一个无人驾驶研发厂商能够讲清楚!
有人说无人驾驶安全性堪比c919大飞机,要知道,每架c919每天只飞4-6次,全中国现在也就几架,将来发展到几百几千架。而今后无人驾驶车辆有几千万上亿辆,能用大飞机安全性相比吗?
无人驾驶车辆不是手机,手机死机可以重启。无人驾驶车辆9999次成功,不等于第10000次成功,如果有1次不成功,人生就将被重启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