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月18号,小米公司CEO雷军做了直播,其中有小米用户提到SU7的性价比不高。雷总的回答是说,现在不要谈性价比,因为大家都是赔本在卖。他还提到现在所谓电动车企业就没有几个是赚钱的,甚至说有的车一辆能赔十几万。
这就引起了观众的热议,大家都觉得如果小米是赔钱卖的,真的还是很辛苦,但你能赔多久呢?那这里我们就要进一步去讨论一下,为什么这个赔钱的模式能成立。
我们都知道,互联网以前听惯了一种说法,初期是赔钱的、未来是赚钱的。但是互联网有个特点叫做边际成本递减,甚至叫边际成本为零。
就是说当我为一个用户服务的时候,把整个服务系统建立起来,我需要花很多钱,所有的成本摊到这一个人身上就很贵。
但是我为10个人服务、100个人服务、1000个人服务、1万个人服务,那这些成本就会被摊掉,到最后我为100万人服务的时候,我就有钱赚了。
然而,这个在硬件里是不成立的,因为每件硬件都有自己的成本。现在电动车已经逐渐地变成了电子产品,那电子产品是符合摩尔定律的。摩尔定律的特点就是每过一年半的时间,就是18个月,要么性能提升一倍,要么价钱下降一半。
如果按摩尔定律来推算的话,今天某个电动车可能是像小米汽车是30万,到了一年半以后就卖15万了,所以现在赔钱没关系,等到一年半之后,成本已经降到15万,还是按30万卖,就有15万的利润了。
但是注意,当我们和雷军这样的互联网人在讨论这件事的时候,就不能从这个角度来看了。为什么这么说呢?
因为确实电动车沾染了电子产品的属性,它确实在降价,但是还没有达到芯片这样的摩尔定律的特征,意味着不能想着今天赔钱,明天只要产量上去,只要经过一段时间就可以赚钱,没那么快。
我们看基本上现在的降价速度应该还是相对符合莱特定律一点,大概每年能够降10%、15% 就不错了。
也就是说,这是个混合形态,它确实还是有车的很多特性的,降价还是不容易的。那么这就带来一个业内视角的问题了,如果你是传统的汽车产业的人,你要考虑到这个车是会降价的,成本越来越低的,你要适应这种降价的趋势。
反过来讲,如果你是从电子产业杀过来的,你可不要以为它真的一年半就降一半的价钱,这么去安排你的销售,那就要吃亏了。所以一定要能够看清汽车产业的这个双重特质,对汽车产业的未来做好规划。
那这个规划里面就会带来另一个问题了,就是汽车产业成本太高,包括亏损,到底来自哪?
其实要思考两件事。一件事是生产制造成本的问题,也就是说你的规模再进一步放大,包括再过一段时间以后,你的硬件产品再进一步降价,这一部分能不能抵消今天的亏损。
那我们认为,至少现在看应该算得出账来,应该能抵消。所以有限的亏损可以接受,但是如果很大的亏损其实就已经错误了。
那另一方面确实现在很多的车又有巨大的亏损,我们要进一步说这亏损来自哪。说实话,现在的很多车的亏损主要来自研发投入。
今天的车厂和100年前的车厂有一个本质的区别,就是研发投入要特别大。因为现在汽车产业逐渐的IT化,变成了电子产品。
它有一个特点,电子产品的研发升级速度特别快。你想想看,手机每年都要升级。那汽车现在也慢慢向这种趋势靠拢,但并不是真的每年升级,速度没那么快。
但是,汽车行业现在有一个重要的变革目标,就是实现自动驾驶。所以你看,包括“蔚小理”在内的很多汽车厂确实是亏损,甚至亏损数额巨大。它主要干嘛了?就是投入到自动驾驶相关的研发当中了。
我们认为电动车厂足够前瞻,做自研方案还是可取的,甚至为了将来在自动驾驶领域的胜出,在今天不惜牺牲利润,巨额投入到研发里,其实是一个重要的、值得钦佩的前瞻性战略选择。
我们一直强调,中国企业前瞻性相对弱,但是我们的电动车企业的前瞻性还是不错的。
这种时候,我反过来就要问雷总一句了,就是您现在也亏损,刚才我们讲过了,你如果是量产亏损,不能亏太多,那么您现在的量产亏损到底是多少?
另外你和“蔚小理”比,人家“蔚小理”是在自动驾驶上投入了天量的研发造成亏损,如果你也是在自动驾驶上面投入了天量研发费用,这个亏损可以理解,但如果不是,你还亏损,那你不能拿“蔚小理”做参照。
我认为小米的自动驾驶投入并没有那么大,原因也很简单,如果自动驾驶投入很大,理论上讲你新车推出的时候应该推出你的自动驾驶方案了。
但我们知道小米SU7推出的时候,雷总明确告诉大家他们有自动驾驶系统,也是自研的,但是还没推出。所以我认为很有可能他们真的是自研的,但是研发投入并没有想象得那么大。
如果你的研发投入并不那么大,而你又亏损了,那你和“蔚小理”真的不可比。
我们要知道,没有企业能够永远亏损,必须是暂时的。但是我们要知道在哪亏。
两种亏损,第一是产量不够大的时候亏损,一旦产销量够大,包括一旦产品再进一步降价,产品的成本进一步降低,我就可以实现利润。另一种就是在为未来的科技做前瞻性的投入,这种亏损是为了在未来更有竞争力。
那么,你认为小米的亏损到底是哪种?他们到底能不能扭亏为盈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