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生活分享 > 免费教学 > 又一“中国特供”落地,本田电动化转型知错能改

又一“中国特供”落地,本田电动化转型知错能改

发布时间:2024-04-18 11:26:06来源: 15210273549

2023年,我国电动车的市场渗透率达到了36%,而纵观增势显著的各大车企,无一例外,增长点都在电动车板块,终端市场已经用数据证明了电动车的重要性,甚至是必要性。  
  
不夸张地说,对于在华车企而言,电动车不见起色,注定前路尽是坎坷,因此,电动化转型已经成了当前各大车企的首要任务。

  
而论电动化转型,本田绝对是最敢打敢拼的那一个。

  
日前,本田技研工业(中国)投资有限公司举办了一场名为“激发本真”的全新电动化品牌发布会,发布了全新电动车品牌“烨”,同时,三款全新车型烨S7、烨P7、烨GT CONCEPT迎来全球首发。  
  
三年六款新车,全新品牌烨助力本田电动化转型再提速

  
过去一年是自主品牌的强势崛起之年,比亚迪全年销量超300万辆,奇瑞海内海外狂揽近200万辆,曾经的“老自主三强”吉利、长安、长城也都发挥稳健,均取得不同幅度的正增长。反观合资品牌,不仅市场占有率被成功反超,甚至连一向不愁卖的丰田、本田、日产也都无一例外走上了“以价换量”的路线,然即便如此也仍不能稳住大盘。 

wps_doc_0.jpeg

自主品牌崛起,日系三强败退,境遇截然不同的背后推手,正是电动车。即便日系品牌曾是电动车市场的先行者,但连续多年践行“保守路线”早已让其沦为后进生,再不改变应对策略,节节败退都算是轻的。

  
其实当前丰田、日产也都开启了电动化转型,但和本田相比,两者的力度显然还不够大。 

wps_doc_1(1).png

此次,本田中国发布的全新电动化品牌烨,是本田专为中国市场布局的品牌,从产品设计到品牌LOGO,其和中国用户认知中的本田大不相同,这也彰显了本田电动化的决心。

  
有人说,在合资产品的诸多卖点之中,原汁原味无疑是最重要的,甚至是底线,但在壹哥看来,电动车应当是个例外。

  
必须要承认的是,当前国产智能电动车已经在全球市场处于绝对领先地位,合资品牌的原汁原味产品根本没有任何优势,不说本田在海外没有什么亮眼的电动车,就算有,引入中国市场也注定会被一众国产车按在地上摩擦,日产的Ariya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。

  
所以,就电动车来说,中国特供不仅不丢人,相反,甚至这才是对中国用户更重视的体现。 

wps_doc_2(1).jpeg

根据产品规划,烨品牌首款车型将于年内与消费者见面,至2027年将推出六款产品。

  
上半年发布,下半年上市,这个节奏显然比以往的本田要节奏更快,作为增补选手,烨的到来已经实实在在地为本田的在华电动化转型再提了一波速。  
  
本田在华连推五个本土品牌,大号废了练小号?

  
在诸多在华合资车企中,本田几乎是最早顿悟到电动车是有前景的。

  
早在多年之前,本田在华两大合资公司就分别以缤智、XR-V为创作蓝本,以思铭、理念品牌为实验田,推出了两款电动车,不过,那个时代电动车还未撕掉“政策扶持”的标签,两车未能在终端有所突破也在意料之中。 

wps_doc_3.png

三年前,本田中国又推出了电动车品牌e:N,并制定了激进的电动化战略,包括五年连推十款新车;到2030年实现纯电动车/氢燃料电池车销量占比40%。

  
其实从e:N品牌开始,外界就已经能够看到本田在华电动化转型的决心,毕竟这也是首个由本田中国牵头,“南北本田”共同落地的全新电动车品牌,且本田中国还针对该品牌发布了智能纯电架构,并于之后成立众锐公司,包下宁德时代123GWh的产能。 

wps_doc_4(1).jpeg

但很显然,在品牌发布三年之后,e:N品牌并未得到市场的认可,首款车型e:NP1/e:NS1虽然先于换代缤智/XR-V登场,但从神似的设计上不难看出,该车仍是“油改电”。另外,e:N品牌的产品推出节奏也要明显落后于前期规划,迄今为止,第二款车型仍未与消费者见面。

  
再之后,或许是东风本田意识到了依靠“带头大哥”并不靠谱,又独自布局了电动化品牌灵悉,尽管产品在网络上风评不高,但起码也体现了东风本田奔向电动化的迫切心情。 

wps_doc_5.jpeg

算上如今新推的烨,除本田品牌外,本田在华已经布局了5个本土品牌:思铭、理念、e:N、灵悉、烨,哪怕刨去卖完算完的思铭、理念,本田的本土品牌数量也高居众合资车企之首。

  
问题来了,本田在华真的需要这么多品牌吗?或者说,本田还有必要在国内再推一个全新的电动车品牌吗?

  
在这次发布会现场,本田中国方面并未提及烨登场之后,e:N怎么办,但壹哥可以肯定,本田中国之后的重点发力点一定是烨,而非e:N。

  
“多生孩子好打架”的情况,显然不适用于现在的本田。首先你得有一个相对成功的“孩子”,后出生的“孩子”才能再做增量,但很显然,e:N绝对和成功没有半毛钱关系。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国内电动车市场,拼概率几乎不可能有胜算,兵不在多而在精,理想用一款车撕开了一个口子并做大做强就已经证明了这个道理。 

wps_doc_6.png

既是如此,那么烨的出现,就应当被理解为在e:N失败后本田中国采取的补救策略。

  
虽然e:N和烨两个品牌同由本田中国缔造,但前者登场其实还是略显匆忙的,甚至有点像是被赶鸭子上架,而首款产品的失利也在一定程度上断送了e:N的前程,趁规模效应还未达成,调整状态再出发又何尝不是一招妙棋。

  

wps_doc_7(1).png

虽然目前烨品牌带来的三款产品距离落地还有很长一段距离,但起码从设计上,用户的确已经能够看到不一样的本田,或者说,这一次,本田真的用心了。当然,用户是否会喜欢这样的电动车,价格仍是十分关键的因素,好比在合资电动车市场小有成就的大众、通用,哪个不是彻底放下了“高贵”的架子,如果烨不能不能理解这点,那么希望仍旧很渺茫。   

免费教学更多>>

科技出海,长城汽车登陆CES 2025 长期主义的胜利,历经20年,CR-V 2024年终端销售仍接近18万辆 零跑的2024成绩单有多牛?全年交付近30万辆,提前超额完成目标! 中国车企突围之路:做不成偏科生比亚迪,做“全能生”的瑞虎也不错! 别人均奔驰E了!养一台30万的小米SU7,月薪8000都可能一分不剩 大空间够舒适,真四驱足够稳!传祺GS8冬季出行最佳搭档? 开年就摘得周销冠,吉利银河星舰7都做对了什么? 玩力升级,全新高尔夫与你一起奔赴热爱之约! 比亚迪夏杀疯了 24.98万起 能否短期内称霸MPV销量榜前三? 特斯拉年度成绩单!拿下2个世界第一,新能源汽车销量仅输一厂商 新势力车企2024成绩单:谁笑到了最后,谁又在生死边缘徘徊? 小米汽车挤上牌桌,雷军称2025年目标30万辆 上汽集团痛失蝉联18年的销量冠军 小米汽车工厂开放参观预约,你准备好了吗? 全球车企市值排名“巨变”:21家中国车企入围TOP50 小米、比亚迪分列三四 从汽车到战机,中国如何以“模式升维”领跑全球? 2024鸣金收兵:造车新势力疯狂发力,汽车大厂坐怀不乱 小鹏G9限时优惠,至高减免6W,特斯拉时代已经过去? 比亚迪“天神之眼”重磅升级!无图城市领航功能全国开通! 小米SU7掉落山崖一家人安然无恙 事故竟成小米带货现场? 诚意十足!本次零跑C11的OTA都有哪些亮点? 80亿增资落地,北京现代加速布局“在中国 为全球”战略 坚守紧凑级豪华,奥迪A3都做了什么 年至不惑,上汽大众,在改革中诞生,在变革中引领 『网红』难过一周期,『流量』难撑六十年,丰田的持久之道 2024年湖南长沙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招聘中级雇员公告 2025年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_衡阳财经工业学院人才引进26人公告 2024年湖南怀化市总工会属事业单位招聘和选调5人公告 2024年湖南衡阳市雁峰区事业单位急需紧缺人才引进6人公告 2024下半年广东肇庆市端州区教育局招聘中小学教师13人公告